稅務訊息

營利事業所得稅電子結(決)算及清算申報說明- 2023.02.15

宣導事項 -2023.02.13

公告受控外國企業制度低稅負國家或地區參考名單-2022.12.14

(中區國稅局)與本會暨中部五縣市公會聯合稅務座談會議紀錄-2022.04.19

財政部令:修正「綜合所得稅資料電子申報作業要點」,自111年1月1日生效  -2021.12.22

(財政部)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明年1月1日上線! -2021.12.22

依財政部110.12.20台財稅字第11000680263號函 

主旨:為便利納稅義務人辦理遺產稅申報,自111年1月1日起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就符合一定條件之遺產稅案件,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轉請查照並請轉知所屬會員多加利用。 

財政部賦稅署 新聞稿

財政部自本(110)年9月1日推動將金融機構提供之金融遺產資料匯入「遺產稅金融遺產參考清單」,由國稅局統一回復民眾之服務;自111年1月1日起,對於符合一定條件之遺產稅案件,將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下稱稅額試算服務)。為利徵納依循,該部於今(20)日訂定發布「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作業要點」,規定重點說明如下:

一、適用對象:遺產稅納稅義務人為被繼承人之配偶、子女,有身分證統一編號且未辦理拋棄繼承者。

二、適用條件

(一)被繼承人為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國民。

(二)遺產總額在新臺幣3,000萬元以下,且被繼承人無不計入遺產總額之財產。

(三)遺產種類:限於不動產、存款、投資理財帳戶、電子支付帳戶、記名式儲值卡、基金、上市、上櫃及興櫃有價證券、短期票券、保險及汽車範疇,並符合相關條件者。

(四)扣除額:以列報配偶、子女、父母、身心障礙、死亡前未償債務、公共設施保留地及喪葬費扣除額等並符合相關條件為限。

三、申請方式

民眾利用線上或洽任一國稅局、各直轄市地方稅稽徵機關臨櫃申請查詢被繼承人金融遺產資料時,併同勾選申請稅額試算服務及延期申報。

四、國稅局於受理申請後30個工作日內,分別就案況是否符合稅額試算服務而作以下的處理:

(一)符合稅額試算服務之案件: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及確認申報書,民眾於規定申報期限內,確認試算內容無誤,可採線上登錄回復確認、掛號寄回或臨櫃遞送確認申報書,即完成申報。

(二)不符合稅額試算服務之案件:提供不符合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及遺產稅金融遺產參考清單,由民眾自行辦理申報。

民眾如透過稅額試算服務辦理遺產稅申報,可免奔波查調整理被繼承人所遺各類財產及各項扣除額資料、免逐筆填寫(登打)申報書及計算應納稅額,省時又省力,且由國稅局運用跨域整合資料,主動核列前述身分別等各項扣除額,免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有利民眾正確快速完成遺產稅申報,並可降低短(漏)報遭補稅處罰之風險,讓暖心稅務服務再升級。

該部貼心提醒,民眾如不同意試算內容、被繼承人另有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未列之財產(例如海外資產、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被繼承人於死亡前2年內將財產贈與其配偶或依民法第1138條及第1140條規定之各順序繼承人或其配偶、尚有其他應調整項目,或不符合適用稅額試算服務之條件者,仍應於規定申報期限屆滿前,自行辦理申報。詳細資訊請撥打0800-000321免付費電話向國稅局洽詢,將有專人提供說明。

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作業要點 ←點選下載

單一窗口查詢金融遺產暨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申請書 ←點選下載

附件:

(財政部)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明年1月1日上線


營業人提供電子資料代管服務予境外業者取得外匯收入適用零稅率-2021.12.02

財政部於今(1)日發布新令核釋,營業人提供電子資料代管服務予在中華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之外國事業、機關、團體、組織(買受人),供該等境外買受人於境外透過網路遠端操作使用其勞務,核屬在國內提供而在國外使用之勞務,其取得之收入得適用營業稅零稅率。

財政部說明,按國際體例,我國實施之加值型營業稅採消費地課稅原則,在我國境內設有固定營業場所之營業人在境內提供電子資料代管服務予買受人,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1條及第4條第2項第1款規定,核屬在我國境內銷售勞務課徵營業稅範疇,倘該電子勞務之買受人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且買受該勞務無實體使用地點,依該部94年5月5日台財稅字第09404532300號令頒「網路交易課徵營業稅及所得稅規範」及106年4月24日台財稅字第10600549520號令頒「跨境電子勞務交易課徵營業稅規範」規定,係以買受人所在地國家為勞務使用地,符合營業稅法第7條第2款規定在國內提供而在國外使用之勞務,其取得之收入得依同法施行細則第11條第2款規定檢附外匯證明文件或原始外匯收入款憑證影本申報適用零稅率。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我國加值型營業稅係就每一交易階段加值課稅,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之外國事業、機關、團體、組織,其運用境內營業人提供之電子資料代管服務,於境外透過網路遠端操作使用後,再將該電子勞務轉售予境內買受人者,為另一階段交易行為,應認屬國外提供而在國內使用之勞務,如境內買受人為營業人(B2B),按營業稅法第36條第1項規定由境內買受人依購買國外勞務給付額計算應納稅額報繳營業稅;如境內買受人為自然人(B2C),應由該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之境外供應商依同法第28條之1規定申請稅籍登記,並依同法第32條及第36條第3項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納稅義務人未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經核定應納稅額後即不得適用列舉扣除額-2021.12.02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如未依所得稅法第71條規定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經稽徵機關核定應納稅額後,即不得適用列舉扣除額。

  該局指出,納稅義務人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得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規定,選擇採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申報,若其符合列舉扣除項目之實際支出單據合計超過標準扣除額者,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辦理申報較為有利;惟依同條第2項規定,如納稅義務人應辦理結算申報而未辦理,一經稽徵機關核定應納稅額者,即不得再選擇適用列舉扣除額。

  該局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君自行試算108年度綜合所得稅時,以列舉扣除額計算應納稅額,自認無需繳稅而未辦理當年度結算申報,嗣經國稅局以標準扣除額計算核定補稅。甲君申請復查始主張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案經該局以甲君自始未依規定辦理結算申報,且已經稽徵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維持原核定。

  該局呼籲,納稅義務人如欲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無論計算結果有無應納稅額,均應依規定辦理結算申報,否則一旦經國稅局核定應納稅額後,即無法再選擇改採列舉扣除額。納稅義務人若有疑義或不諳稅法規定者,可撥打各地區國稅局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或逕洽所轄稅捐稽徵機關,以維護自身權益。 

公司申報未分配盈餘減除彌補以往年度之虧損,須經實際彌補始得列為減項-2021.12.01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依所得稅法第66條之9第2項第1款規定,公司申報未分配盈餘減除彌補以往年度之虧損時,除帳載有累積虧損外,按公司法第20條規定,須將虧損撥補議案,提請股東同意或股東常會承認,始得列為該所得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

       該局舉例說明,轄內甲公司申報107年度未分配盈餘依商業會計法規定處理之稅後純損100萬元,嗣經查得漏報107年度營業收入200萬元,致漏報稅後純益160萬元,經核定107年度未分配盈餘60萬元及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稅額3萬元(=60萬元×稅率5%)並處以罰鍰。惟甲公司主張其106年度資產負債表帳載累積虧損尚有100萬餘元,欲以經核定之107年度未分配盈餘60萬元彌補之,經該局審核以其108年股東會議事錄決議事項並未有彌補虧損,自不得列為當期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甲公司漏報稅後純益之違章事證明確。

       該局提醒,所稱「彌補以往年度虧損」,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48條之10第1項規定,係指營利事業以當年度之未分配盈餘「實際彌補」其截至上一年度決算日止,依商業會計法、證券交易法或其他法律有關編製財務報告規定處理之待彌補虧損數額,並非僅以帳載有以往年度虧損即可,尚應有實際彌補之行為,始得核認。

       營利事業如仍有不明瞭之處,可至該局網站(綱址為https://www.ntbna.gov.tw) 查詢相關法令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 洽詢,該局將竭誠提供詳細諮詢服務。 

立法院今(30)日三讀通過「稅捐稽徵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21.12.01

為適切保護納稅義務人權益,簡化稽徵程序,保障國家債權並切合實務需要,財政部擬具「稅捐稽徵法」(下稱本法)部分條文修法案,在朝野立委共識下,今(30)日經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第11次會議三讀通過,除修正條文第20條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其餘修正條文將俟總統公布後施行。

財政部說明本法修正重點如下:

一、修正第19條,稅捐稽徵機關按申報資料核定案件之核定稅額通知書得採公告送達,免個別填具及送達,以節省徵納雙方成本。

二、修正第20條,滯納金加徵方式由「每逾2日」修正為「每逾3日」按滯納數額加徵1%,總加徵率由15%降為10%,以確保稅收兼顧納稅義務人權益;本修正條文施行日期,依修正條文第51條規定,由行政院定之。

三、修正第21條,增訂核課期間時效不完成事由。

四、修正第23條,96年3月5日前已移送執行尚未終結重大欠稅案件之執行期間,延長10年至121年3月4日。

五、修正第24條,對於妨害稅捐執行之欠稅案件,稅捐稽徵機關聲請假扣押時點由「欠繳應納稅捐」修正為「法定繳納期間屆滿(自繳案件)或繳納通知文書送達後(核定開徵或補徵案件)」;並增訂準用民法第242條至第245條及信託法第6條至第7條代位權及撤銷權相關規定,以確保稅捐債權。

六、增訂第26條之1,定明得申請加計利息分期繳納稅捐之情形。

七、修正第28條,因納稅義務人錯誤致溢繳稅款申請退稅期間,由「5年」修正為「10年」;因政府機關錯誤者,由「無期限」修正為「15年」,本條文修正前因政府機關錯誤致溢繳稅款案件,申請退稅期間,自本法修正施行日起算15年;新增明知無納稅義務,違反稅法或其他法律規定而為繳納之款項,例如為向銀行詐貸虛增營業額所繳納之相關稅款,不得請求返還。

八、修正第39條,繳納復查決定應納稅額得暫緩移送執行之金額比例,由「半數」調降為「1/3」。

九、修正第41條,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之刑事罰金,由新臺幣(下同)「6萬元以下」提高為「1,000萬元以下」,並增訂個人逃漏稅額在1,000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5,000萬元以上者,加重處罰,「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罰金」,以有效遏止逃漏,維護租稅公平。

十、修正第43條,教唆或幫助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之刑事罰金,由「6萬元以下」提高為「100萬元以下」。

十一、修正第44條,營利事業未依規定給與、取得或保存憑證之處罰,由按查明認定總額「處5%」修正為「處5%以下」,保留適用彈性。

十二、修正第49條,「滯報金」及「怠報金」比照「罰鍰」,不適用稅捐優先與關於行政救濟及分期繳納加計利息之規定。

十三、增訂第49條之1,新增檢舉獎金核發、標準及領取資格限制,以劃一檢舉逃漏稅核發檢舉獎金相關規定,避免爭議。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配合本法第19條及第26條之1授權規定,該部將於本法修正公布後,辦理「稅捐稽徵機關辦理核定稅額通知書公告送達辦法」草案及「納稅義務人申請加計利息分期繳納稅捐辦法」草案之預告作業、配合同法第44條修正違反憑證義務罰鍰計算方式,修正發布「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及依同法第51條規定陳報行政院核定同法第20條滯納金加徵方式之施行日期。

財政部表示,本次修法兼顧保障納稅義務人權益與國家租稅債權,維護租稅公平,該部將於本法修正公布後加強宣導,俾利各界充分瞭解。

家庭費用及各項罰鍰不得列為營利事業之費用或損失-2021.11.29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據所得稅法第38條規定,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以外之損失,或家庭之費用,及各種稅法所規定之滯報金、怠報金、滯納金等及各項罰鍰,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

  該局說明,所得稅法第38條規定家庭之費用及各項罰鍰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其立法意旨在於事業費用與家庭費用應予明確劃分,以符合財務會計上企業個體原則,避免企業與個人間費用產生混淆不清而互相流用之情形;對違反各稅法規定所加徵之滯報金、怠報金、滯納金等,為免抵銷制裁效果,使之成效不彰,故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又依各項法規所裁處之罰鍰,原不屬營利事業營運所產生之必要費用,倘准予列為費用或損失,等同以政府稅收予以補貼受處罰之營利事業,該營利事業應繳納之罰鍰由全民買單,如此將使處罰效果大打折扣,更有違租稅公平原則,所以罰鍰也不准列為營利事業之費用或損失。

  該局指出,該局於查核轄內甲公司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甲公司將負責人信用卡年費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處罰鍰共50餘萬元列報為其他費用,由於個人信用卡年費為家庭費用,非屬企業費用,及交通罰鍰非屬公司營運所產生之必要費用,因此遭該局依前開規定剔除補稅。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平時發生之各項費用,應按財務會計原則詳實記錄,惟於所得稅申報時,應依所得稅法規定,於申報時自行調整減除與經營業務無關之損費及各項法規所裁處之罰鍰,以免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於年底申報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常見違章態樣-2021.11.29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兼營投資業務於年度中取得之國內外股利收入,為簡化報繳手續,「暫免」列入取得當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申報,俟年度結束,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19條規定暨「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計算辦法」(下稱兼營辦法)規定,應將全年度取得之現金股利及屬未分配盈餘轉增資的股票股利,彙總併入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應納或溢付稅額。

       該局進一步表示,現行營利事業除了經營本業外,不免從事一些業外的投資,倘取得被投資公司分配的股利收入,即成為兼營營業人,依前揭規定,應於當年度最後一期申報營業稅時,列報免稅銷售額,並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應納或溢付稅額。惟許多營業人因當年度無免稅銷售額,而漏未將年度中取得獲配之股利收入,併入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營業稅額,致虛報進項稅額,或是雖有申報卻計算錯誤,而遭國稅局補稅處罰。常見的違章態樣如附表。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分別於110年7月15日及9月15日取得國內乙公司股利收入新臺幣(下同)200萬元,及國外丙公司的股利收入350萬元,甲公司應於111年1月1日至17日(1月15日適逢例假日,依行政程序法第48條第4項規定展延至同年月17日。)申報110年11-12月期營業稅時,彙總將550萬元列入免稅銷售額申報。倘若甲公司未將550萬元股利收入申報及未依兼營辦法計算調整應納稅額,致漏報短繳營業稅額1萬元,將按所漏稅額處0.5倍罰鍰即5千元。若甲公司僅列報國內乙公司的股利收入200萬元,並依兼營辦法計算調整應納稅額,惟漏列報國外股利收入350萬元,致漏報短繳營業稅額5千元,仍將按所漏稅額處0.5倍罰鍰即2千5百元。若甲公司已申報550萬元股利收入,且已依兼營辦法計算調整應納稅額,但因計算錯誤,致短報及漏報短繳營業稅額3千元,則按所漏稅額處0.25倍罰鍰即750元。    

       該局提醒,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年度結束時應記得將全年度取得之股利收入彙總列入當年度最後一期免稅銷售額申報,並依兼營辦法計算調整營業稅額。如仍有疑義,可向營業所在地國稅局洽詢或撥打免付費電話0800-000-321,該局將竭誠提供服務。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B03wfkW7m0zKleqXm-dLS3kev1Wvvuc/view?usp=sharing

公告111年發生之繼承或贈與案件適用遺產稅、贈與稅之免稅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及各項扣除額之金額-2021.11.25

財政部於110年11月24日公告111年發生之繼承或贈與案件適用遺產及贈與稅(下稱遺贈稅)法規定之免稅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及各項扣除額之金額如下:

一、遺產稅

(一)免稅額:新臺幣(下同)1,333萬元。

(二)課稅級距金額:

1、遺產淨額5,000萬元以下者,課徵10%。

2、超過5,000萬元至1億元者,課徵500萬元,加超過5,000萬元部分之15%。

3、超過1億元者,課徵1,250萬元,加超過1億元部分之20%。

(三)不計入遺產總額之金額:

1、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及用具:89萬元以下部分。

2、被繼承人職業上之工具:50萬元以下部分。

(四)扣除額:

1、配偶扣除額:493萬元。

2、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每人50萬元。其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

3、父母扣除額:每人123萬元。

4、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每人618萬元。

5、受被繼承人扶養之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額:每人50萬元。兄弟姊妹中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

6、喪葬費扣除額:123萬元。

二、贈與稅

(一)免稅額:每年244萬元。

(二)課稅級距金額:

1、贈與淨額2,500萬元以下者,課徵10%。

2、超過2,500萬元至5,000萬元者,課徵250萬元,加超過2,500萬元部分之15%。

3、超過5,000萬元者,課徵625萬元,加超過5,000萬元部分之20%。

財政部表示,依遺贈稅法第12條之1第1項規定,上開遺贈稅之各項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自前一年11月起至該年10月底為止12個月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之指數累計上漲達10%以上時,自次年起按上漲程度調整之,該項措施係為適度反映物價變動情形,尚有別於一般具特定政策目的之減稅措施。111年發生之繼承或贈與案件所應適用之各項金額調整情形,說明如下:

一、免稅額

現行遺贈稅之免稅額分別為1,200萬元及220萬元,係於98年1月23日修正生效,調整基期為98年,適用之97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93.49(96年11月至97年10月止12個月之平均),經與1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103.86(109年11月至110年10月止12個月之平均)比較,上漲幅度11.09%,已達10%以上,爰按上漲程度分別調整為1,333萬元及244萬元。

二、課稅級距金額

現行遺贈稅3級累進稅率之課稅級距金額,係於106年5月12日修正生效,調整基期為106年,適用之10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99.70(104年11月至105年10月止12個月之平均),經與1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103.86比較,上漲幅度4.17%,未達10%,尚無須調整。

三、不計入遺產總額及各項扣除額之金額

現行不計入遺產總額及各項扣除額之金額,係於102年12月31日調整公告(103年發生之繼承或贈與案件適用之),調整基期為103年,適用之10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97.68(101年11月至102年10月止12個月之平均),經與1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103.86比較,上漲幅度6.32%,未達10%,尚無須調整。

上述公告金額適用於111年發生之繼承或贈與案件,公告內容可至該部賦稅署網站(https://www.dot.gov.tw/),點選「公開資訊\法令規章\賦稅法規\行政規則\遺產及贈與稅法相關法規\111年遺產稅及贈與稅免稅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及扣除額之金額」項下查閱。

公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2021.11.25

財政部今(24)日公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詳附表)。

財政部表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及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依所得稅法第5條第1項及第3項、第5條之1及第14條第4項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綜合所得稅免稅額、課稅級距金額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06年度,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06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上漲4.17%;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因107年2月7日修正所得稅法第17條,調高該3項金額,並自107年度施行,爰以該年度為調整基期,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07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上漲3.35%,均已達應行調整標準,爰依上開所得稅法規定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至營利事業及個人免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定繳納所得稅之基本所得額金額、計算基本稅額時基本所得額應扣除之金額及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保險死亡給付金額,依本條例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因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102年度及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行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10年度相同。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開各項金額按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係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之調整機制,有別於一般具特定政策目的之減稅措施。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及課稅級距金額調整,預估增加民眾可支配所得新臺幣95.7億元,納稅義務人於112年5月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附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及課稅級距金額一覽表、111年度綜合所得稅速算公式]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7bTvmq9PprS5Em9ORdsjX8ejqEAEsSSN/view?usp=shari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TDAlHIu43UVQOCbgBozQn7Jc0fZ3Pns/view?usp=sharing

房地買賣之履約保證費用,不得以抵扣應給付之利息後之淨額開立統一發票-2021.11.23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現今一般民眾買賣不動產時,為保障買賣雙方權益,在完成交易前大多會委由第三方履約保證公司保管買賣價金,已是目前之交易常態,而履約保證公司應收取之履約保證費用,不得以扺扣保管價金期間產生之應給付利息後之淨額開立發票,惟實務上往往發現有未按全額開立發票之情事。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承作A君與B君房地買賣之履約保證,向賣方A君收取50,000元服務費,另保管價金期間產生利息5,000元須給付給A君,抵扣後實際收款45,000元,雖給付時直接扣抵,然僅是債權債務金額相互抵銷,並非減少服務價金,甲公司應按所收取之服務費50,000元開立發票,另於次年1月底前向國稅局申報A君5,000元之利息所得免扣繳憑單。

該局進一步說明,甲公司如僅按淨額開立45,000元之發票,將涉及短開發票金額5,000元,得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3款及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處罰;至於未申報5,000元利息所得之免扣繳憑單,將依所得稅法第111條規定處罰。

 該局提醒,營業人切勿以單筆短開發票金額小,可能符合稅務違章案件減免處罰標準規定得以免罰而心存僥倖,若一經查獲1年3次以上或一次查獲多筆短開發票銷售額之漏稅額合計超過2,000元,不僅補稅還會被處罰,請營業人應多留意。

善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下稱平台)」查詢功能,避免誤申報已作廢之電子發票扣抵銷項稅額。-2021.11.22

隨著電子發票的普及,營業人進貨收到電子發票並扣抵銷項稅額之情形已相當常見,如何避免誤申報賣方營業人已作廢之電子發票扣抵銷項稅額,造成虛報進項之情形呢?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在這裡告訴您。

該局說明,依電子發票實施作業要點第9點規定,電子發票之開立、作廢、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應經交易相對人同意,營業人並應留存該同意訊息與相關證明文件,至少保留5年,又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7條第5項規定,開立電子發票之營業人,買受人為營業人者,應於開立後7日內將統一發票資訊傳輸至平台存證,並由平台通知買受人接收,買受人未於平台設定接收方式者,應由開立人通知。如有發票作廢、銷貨退回或折讓時,開立人應依上開時限完成交易相對人接收及將資訊傳輸至平台存證。

該局進一步說明,作廢電子發票需經買賣雙方合意,開立人除依上述規定於時限內將作廢資訊上傳至平台及通知買受人外,應確認買方營業人確實收到作廢發票之通知,以避免爭議。另建議不論買方或賣方營業人均應向平台申請帳號及密碼,可隨時利用平台查詢進銷項之電子發票資訊,再依雙方交易事實及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相關規定申報營業稅;又開立電子發票之營業人應切實遵守前揭規定,正確開立、作廢及上傳電子發票,以確保平台之電子發票資訊之即時性及正確性,避免因時間落差,造成買方營業人因誤將已作廢之電子發票申報扣抵銷項稅額而受罰。

房地合一稅2.0自110年7月1日起上路,營利事業屬獨資、合夥組織者,出售房地要注意申報方式-2021.11.22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接獲營利事業獨資資本主來電詢問,出售房地係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而於110年9月1日後出售並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應如何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

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稅2.0自110年7月1日開始實施,營利事業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房地,如於110年7月1日以後出售,即應依持有期間按差別稅率來課徵房地合一稅。營利事業如為獨資、合夥組織出售房地交易所得(損失),除應由該房地登記所有權之獨資資本主或合夥組織合夥人依個人房地合一課稅規定,於出售房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之次日起算30日內申報納稅外,其出售房地之交易所得(損失)仍應於出售房地之次年5月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惟免再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

該局另提醒,營利事業出售房地屬房地合一稅1.0,即取得日105年1月1日以後,交易日110年6月30日以前,獨資、合夥組織營利事業出售房地交易所得(損失),仍應由營利事業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相關規定整理如附表。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W_8Bw6X-xQQitB5DjuypDVKKkK8xd-L/view?usp=sharing

兼營營業人因年度中停、復業致當年度實際營業期間未滿9個月者,仍應於最後一期辦理年度兼營調整-2021.11.18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兼營營業人如因年度中停、復業致當年度實際營業期間未滿9個月,仍應於申報當年最後一期營業稅(即11至12月)時辦理當年度兼營調整,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調整稅額後,併同該期營業稅額申報繳納。

  該局說明,兼營銷售應稅及免稅貨物或勞務、或兼依一般稅額及特種稅額計算之營業人,於報繳每期營業稅時,應以當期不得扣抵比例計算得扣抵之進項稅額,並應於報繳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時,依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計算辦法規定,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稅額,併同申報繳納。又營業人如係於年度中新設立或於年度中成為兼營營業人,當年度兼營期間倘未滿9個月者,應免辦理年度兼營調整,俟次年度最後一期再一併辦理調整申報;惟兼營營業人如非屬前述情形,而係因年度中停、復業致當年度實際營業期間未滿9個月者,仍應於申報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時,依規定計算調整稅額辦理年度調整申報。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8年2月設立且為兼營營業人,嗣該公司於109年2月受疫情影響申請停業並於同年10月申請復業,雖其當年度實際營業期間未滿9個月,惟仍需於申報109年11-12月份營業稅時,辦理年度兼營調整。

  該局呼籲,兼營營業人如非屬於年度中新設立或於年度中成為兼營營業人未滿9個月之情形,而係年度中辦理停、復業,不論當年度實際營業期間長短,均應於當年度最後一期辦理年度兼營調整申報。營業人如因一時疏忽,而有未依規定調整致虛報進項稅額情事者,請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在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儘速向所轄稽徵機關自動補報及補繳所漏稅額並加計利息,以免遭補稅處罰。 


營利事業申請退還減徵之貨物稅,應列為固定資產成本或當年度費用之減項-2021.11.18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政府為達節能減碳及改善空污等政策目標,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電器、中古汽機車及老舊大型車輛汰舊換新,陸續公布貨物稅條例第11條之1、第12條之5及第12條之6等多項退還減徵貨物稅之規定。營利事業如購買符合前揭規定之貨物,依規定申請並取得退還減徵之貨物稅稅額,依財政部109年7月9日台財稅字第10904597360號令第2點前段規定,係屬購買該貨物成本或費用(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7條之1規定,耐用年限不及2年,或超過2年而支出金額不超過新臺幣8萬元者,得列為當年度費用)之減少,營利事業應將該退稅款列為固定資產成本或當年度費用之減項。

  該局進一步表示,營利事業如於購買次年度才申請退還減徵貨物稅,依前開財政部109年令第2點後段規定,應於申請時將該退稅款列為資產未折減餘額之減項,依所得稅法第52條規定,按減除該退稅款後之帳面價值,以尚未使用之耐用年數計提折舊,該貨物如原本是以費用列帳者,則應列為申請年度之其他收入。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10年10月1日購買營業用分離式冷氣機70,000元,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7條之1規定列為費用,甲公司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退還減徵貨物稅2,000元,應將該退稅款2,000元作為當年度費用之減項;甲公司如於次年1月1日以後才申請退還減徵貨物稅,則應於申請年度(即111年度)列報其他收入。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依貨物稅條例規定申請退還減徵之貨物稅稅額時,應注意該稅額之稅務處理方式及時點,以免造成短漏報所得額。

營利事業將預收貨款列為營業收入之時點-2021.11.17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接獲來電詢問,該公司近日發現108年度營業收入調節說明欄填載「本期預收款」100萬餘元,且於108年度資產負債表帳列預收貨款100萬餘元,經查銷貨之機器設備已於109年交付,惟109年度營業收入調節說明欄中卻未填載於「上期結轉本期預收款」,亦未申報於109年度資產負債表中,該如何處理?

該局納保官說明,營利事業銷售商品常有預收貨款情形,於預收貨款時依規定應開立統一發票,並帳列預收貨款,嗣交付貨品時,才認列營業收入。故營利事業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會產生申報營業收入與開立統一發票金額不一致情形,應於結算申報書內「營業收入調節說明欄」項下調整說明其差異原因。嗣貨品交付交易完成,收入已實現,應將帳列預收貨款轉列為交易完成年度之營業收入。

該局納保官進一步說明,上開營利事業銷售的機器設備已於109年完成交付,務必轉列當年度收入,如有未依規定將以前年度預收款轉列於交易完成年度之營業收入,致短漏報所得額的情形,只要是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自行更正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並就更正後增加之應補徵稅額加計利息補繳後向國稅局更正申報,即可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免罰。

該局納保官提醒,營利事業應多加注意預收貨款情形,務必於完成貨品交付時轉列當年度收入,以免因漏報所得遭補稅及處罰。

出售適用舊制課徵財產交易所得之自用住宅,如於2年內重購價額較高之自用住宅房屋,所繳納之所得稅額可扣抵或退還-2021.11.16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因自住換屋需求而出售105年1月1日以前取得之自用住宅,係適用舊制就房屋之交易所得課徵所得稅,惟自房屋完成移轉登記日起2年內,又重購自用住宅,且房屋價額超過原出售價額,得於重購自用住宅房屋完成移轉登記之年度自應納綜合所得稅額中扣抵或退還。

該局進一步指出,近期受理復查案件中,民眾因坊間一般通稱自用住宅小屋換大屋可適用重購退稅,誤解為換較大面積自住房屋即可適用重購自用住宅退抵優惠,該案例係出售105年1月1日以前取得之自用住宅,應適用舊制,僅就房屋之交易所得課徵所得稅,土地交易所得免稅,故依所得稅法第17條之2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規定,以重購之房屋價額高於原出售之房屋價額,始有申請該優惠之適用。該局特別提醒納稅義務人,倘出售之自用住宅係適用舊制僅就房屋之交易所得課徵所得稅,重購自用住宅應注意扣抵或退還稅額之規定,係以房屋價額高低,而非以房地買賣總價或面積大小為比較基準,才能享有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之優惠。

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 - Apr 13, 2017 4:30:34 AM

1080226-稅制優化 - Feb 26, 2019 6:25:40 AM

1080226-統一發票兌獎APP - Feb 26, 2019 6:27:25 AM

農舍是否應繳房屋稅? - Nov 11, 2019 3:52:13 AM

電話亭KTV依法須課徵娛樂稅 - Nov 11, 2019 3:57:40 AM

減稅利多! - Dec 31, 2019 3:59:45 PM

檢舉租賃所得注意事項 - Jan 08, 2020 3:22:46 AM

109年報稅新訊全揭露!! - Apr 27, 2020 2:5:14 AM

列報旅費應與營業有關 - Jun 05, 2020 9:39:3 AM

退職所得免稅金額勿重複計算 - Jul 02, 2020 5:25:58 AM

兌換虧損應以實現者為限 - Oct 27, 2020 3:14:25 AM

房地合一稅2.0修正重點報你知 - Jul 21, 2021 1:57:53 AM

營利事業購買土地借款所支付之利息支出,應按土地實際使用情形正確申報-2022.01.20

111年度解散或停業等營利事業應否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申報?



公告受控外國企業制度低稅負國家或地區參考名單-2022.12.14

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相關書表及修訂重點已放置網站-2023.03.31

營業人體恤員工,購買供銷售之貨物作為禮品餽贈員工,應注意統一發票開立之相關規定 -2023.07.27

營利事業變更會計年度,應注意未分配盈餘申報規定





 -2024.03.21